首页 > 最新动态 > 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关于稳定币监管政策的深度分析
最新动态
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关于稳定币监管政策的深度分析
2025-07-253

当前全球稳定币监管格局正经历从碎片化到体系化、从防御性限制到战略性布局的深刻转型。2025 年成为关键转折点,美国、欧盟、中国香港等主要经济体密集出台法规,将稳定币从加密资产边缘工具升级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组件。


中国:香港试点与内地严控并存


内地政策: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首提”稳定币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响应。近一个月内,超5个城市官方机构积极行动,主要分为风险警示与研究探索两条路径。在风险警示方面,多地迅速跟进。7月7日,深圳率先由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发布风险提示,指出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稳定币认知不足,以“金融创新”为名发行“虚拟货币”吸收资金,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随后,7月14日浙江、7月15日河南等地也相继发布类似风险提示,提醒公众警惕风险。研究探索也在同步推进。7月10日,上海国资委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强调加强数字货币研究,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潜力。此外,无锡、青岛(崂山区)、成都(锦江区)等地官方部门也以研究学习为主,密切关注稳定币动态。


香港创新:2025年8月生效的《稳定币条例》是亚太首个全面牌照制度,要求发行方必须向香港金管局(HKMA)申请牌照,储备资产需100%覆盖流通稳定币面额,并定期审计披露。条例允许锚定多币种(包括离岸人民币),并鼓励稳定币在跨境支付和资产代币化场景中的应用,与 “数码港元” 形成互补。


沙盒机制:香港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接纳渣打、京东等机构试点,测试风险管理和业务模式,为后续政策细化提供依据。



美国:联邦立法强化美元霸权


监管框架:2025年生效的《GENIUS法案》确立了联邦层面的稳定币监管体系,核心目标是通过稳定币巩固美元国际地位。法案禁止算法稳定币,要求所有支付型稳定币必须100%由高流动性美元资产(如现金、93 天内到期的美债)支持,并实行分层监管: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发行商由美联储和OCC直接监管,中小型发行商可选择州级监管但需满足联邦等效标准。


监管分工:明确排除SEC和CFTC的管辖权,稳定币被界定为 “非证券”,由美联储和OCC主导监管。法案还授权财政部建立 “非合规名单”,禁止未经许可的境外稳定币在美国流通。


市场影响:法案推动稳定币储备资金大规模流入美债市场,渣打银行预测到2028年稳定币对美债的需求将增加1.6万亿美元,进一步强化美元在数字资产领域的主导地位。



韩国:从禁止到有限开放


立法突破:2025年6月执政党提出《数字资产基本法》草案,允许注册资本超5亿韩元(约36.8万美元)的本土企业发行韩元稳定币,成为亚洲首个合法化非银行稳定币的主要经济体。草案要求发行方必须持有全额储备金,并接受第三方审计。


监管协同: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与央行建立分工框架,稳定币发行归 FSC 监管,货币调控由央行负责。政策刺激下,KakaoPay等企业加速布局,但需防范资产泡沫风险。


技术合规:FSC优先考虑采用智能合约审计和实时风险预警系统的项目,要求稳定币交易记录实时上链,强化透明度。



泰国:分类监管与市场准入


监管分层: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稳定币分为两类:泰铢支持的稳定币需央行(BOT)许可,其他稳定币(如 USDT、USDC)需SEC批准并在受监管交易所上市。2025年3月,SEC正式批准USDT和USDC交易,成为东南亚首个开放主流稳定币的国家。


风险管控:泰国央行明确禁止未授权的泰铢稳定币(如THT),强调用户资产缺乏法律保护。SEC要求交易所对投资者进行收入验证,限制散户高风险交易。


技术试验:泰国参与跨境支付试点,与香港合作探索基于区块链的实时结算系统,推动稳定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欧盟:MiCA 法案构建统一框架


分类监管:2024年6月生效的《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将稳定币分为电子货币代币(EMT)和资产参考代币(ART)。EMT需1:1现金或存款支持,仅限欧元稳定币用于日常支付;ART 若单日交易量超过2亿欧元需停止发行,防止冲击欧元主权。


储备与披露:要求稳定币储备资产与发行人自有资产隔离,至少30%存放在银行,重要稳定币发行人需将60%储备存入银行。发行方需每月披露储备详情,并接受欧盟银行管理局(EBA)的流动性压力测试。


跨境限制:MiCA对非欧元稳定币实施交易上限,限制美元稳定币在欧盟市场的渗透,保护本地货币体系。



新加坡:审慎开放与技术创新


牌照制度:新加坡金管局(MAS)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申请支付服务牌照(MPI),资本门槛100万新元,储备资产仅限现金、现金等价物和3个月内到期的主权债券。银行发行稳定币需遵守现有资本监管框架。


技术合规:禁止稳定币发行方从事借贷、质押等业务,避免与传统金融体系竞争。MAS推出沙盒机制,允许渣打、安拟集团等测试创新模式,如跨境贸易结算和 RWA代币化。


国际协作:新加坡与香港、泰国等合作推动跨境稳定币支付,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阿联酋:联邦与自由区双轨制


联邦监管:2024年《支付代币服务条例》要求迪拉姆稳定币发行方持有1500万迪拉姆资本,储备资产100%覆盖流通代币,并接受央行(CBUAE)审计。外国稳定币需注册,禁止利息激励和算法稳定币。


自由区创新: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和阿布扎比全球市场(ADGM)实行独立监管,允许100%储备的美元稳定币发行,吸引Tether等企业入驻。DIFC推出RWA平台,推动房地产和大宗商品代币化。


政策目标:阿联酋通过 “双轨制” 平衡主权货币(Digital Dirham)与市场创新,稳定币主要服务于企业支付和DeFi场景,避免冲击央行数字货币体系。



日本:用户保护与资产灵活运用


监管升级:2025年2月,日本金融厅(FSA)批准新框架,要求交易所隔离用户资产,稳定币储备可投资不超过50%的短期国债,提升资产运用效率。同时强化破产清算时的用户优先受偿权。


市场开放:FSA允许银行和支付机构发行稳定币,但需符合《资金结算法》要求。三菱UFJ等银行计划推出跨境稳定币转账平台,促进企业结算效率。


风险警示:日本对算法稳定币持谨慎态度,未明确开放,但允许合规的法币抵押型稳定币作为支付手段。



俄罗斯:主权数字货币优先


政策重心:俄罗斯央行加速推进数字卢布(Digital Ruble),计划2026年9月起强制大型企业接受数字卢布支付。私人稳定币未获法律认可,仍被视为高风险资产。


挖矿监管:2024年10月实施挖矿注册制度,要求个体矿工能耗不超过限额,非法挖矿罚款提高至200万卢布(约2.55万美元),但稳定币相关活动仍处于灰色地带。


国际应对:俄罗斯考虑将加密货币作为地缘政治风险下的替代支付工具,但尚未出台具体稳定币监管政策。



英国:独立监管与风险隔离


监管框架:《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2023)将稳定币纳入监管,要求发行方获得FCA授权,储备资产必须隔离托管。2025年6月提案要求稳定币发行方按月披露储备构成,破产时用户资产优先清偿。


市场定位:英国允许稳定币作为支付手段,但限制其与传统银行存款竞争,强调 “相同风险、相同监管” 原则。汇丰、渣打等银行计划测试抗量子加密技术的稳定币。


国际协作:英国未完全采纳欧盟MiCA,而是独立制定规则,保持金融中心竞争力。



加拿大:严格限制与例外审批


交易禁令:加拿大证券管理机构(CSA)禁止交易所允许客户交易稳定币,认为其符合 “证券” 或 “衍生品” 定义。仅在特殊情况下(如作为价值存储或支付入口)可申请豁免,但CSA “不希望为其他类型稳定币提供同意”。


资产保护:CSA要求交易所隔离用户资产,禁止杠杆交易,强化资本充足率和透明度披露。稳定币被视为高风险工具,需严格限制。



巴西:政策探索与市场需求


监管空白:巴西央行尚未出台专门稳定币政策,但市场需求推动USDT等稳定币在高通胀环境下被广泛使用。2025年,巴西证券交易委员会(CVM)开始评估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可能要求发行方注册并披露储备。


技术试验:巴西参与跨境支付试点,探索稳定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但政策仍处于早期阶段。



全球监管趋势与核心差异


监管重心:

美国、欧盟、新加坡:以维护货币主权和金融稳定为核心,通过储备要求、牌照制度和分层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香港、阿联酋:平衡创新与风险,通过沙盒机制和自由区政策吸引技术试验。韩国、泰国:从禁止转向有限开放,逐步建立合规框架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路径:

算法稳定币:美国、欧盟、新加坡明确禁止,日本、韩国未开放,阿联酋仅允许联邦层面的法币抵押型。

资产代币化:香港、阿联酋、新加坡积极推动 RWA(真实世界资产)上链,稳定币作为结算工具。


跨境协调:

香港与泰国、新加坡的跨境支付试点,欧盟对非欧元稳定币的交易限制,反映监管主权与市场全球化的冲突。美国通过《GENIUS法案》限制境外稳定币,强化美元主导。


消费者保护:

普遍要求储备隔离、定期审计和破产优先清偿,英国、日本进一步要求按月披露储备构成。


综上,全球稳定币监管呈现 “风险防控优先、分层分类管理、主权竞争主导” 的特点,各国通过立法明确稳定币的法律地位和合规路径,同时在技术创新与金融安全间寻求平衡。未来,监管协同与技术合规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政策信息



联系邮箱:

hzzbta@163.com  (材料提交通道)


*欢迎加入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下载《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会员申请表》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于2016年启动筹备工作,2017年7月正式成立,是全国首家省级区块链协会(除北京外),是在浙江省经信厅指导下,由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学院、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网络安全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软件研发中心发起,联合浙江省区块链企业、研发机构、上下游产业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目前,已有会员包括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蚂蚁链、趣链科技、复杂美、数秦科技、天道金科、溪塔科技、安存科技、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浙商银行、宁波银行、浙江在线等近百家相关企事业单位。

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以服务浙江省区块链产业为宗旨,以区块链技术联合研发、应用培育为依托,以产融结合为纽带,以行业内交流、技术协作和应用讨论为基本形式,推动行业标准建设,全力构建技术资源共享、应用交流频繁的浙江省区块链产业生态圈,不断提升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往期文章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圆满落幕

【邀请函】诚邀加入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专家智库

2018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区块链产业论坛(电商金融:区块链赋能新商业)圆满结束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区块链产业项目对接会圆满结束

IEEE区块链杭州工作组正式成立

[会员动态] 欢迎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新成员-蚂蚁金服

第二届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成果发布会隆重揭幕,省协会两家副会长单位获得区块链系统功能测试证书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