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货币的世界中,稳定币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稳定币究竟该如何归类?它属于 M1、M2、M3 还是 M4 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货币,作为经济运行中的关键要素,依据其流动性和风险调整贴现率(RADR),被细致地划分为 M0、M1、M2、M3 以及 M4。这种分类并非仅仅是对各类流通金融资产的术语界定,其背后蕴含着对它们在金融体系中各自功能与地位的深刻洞察。
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纸币和硬币,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构成了 M0 的范畴。由于其具备最强的流动性,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易,M0 成为了货币体系中最基础、最具活力的部分。然而,现金交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物理特性的制约,其交易金额往往受到限制。
M1 则在 M0 的基础上,纳入了企业活期存款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强调了 “即期交易功能”。M2 进一步扩展,涵盖了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兼顾了交易与储蓄功能。M3 则包含了货币市场基金、短期债券等流动性稍弱的金融工具,是更广义的货币范畴。M4 在一些观点中,还包括了如私人公司发行的股票、证券、金融衍生品等更为复杂的金融资产。
稳定币,显然不属于 M0 的范畴。首要原因在于,我们无法像获取纸币和硬币那样,从中央银行直接获得稳定币。至少在目前的金融体系架构下,这一途径并不存在。其次,美国众议院通过的《反 CBDC 监控国家法案》明确禁止了可能属于 M0 的 CBDC(中央数字货币)的发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稳定币与 M0 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在美国的行业分析报告中,稳定币常被视作类似活期存款的资产。欧洲央行、IMF、FATF 等国际权威机构也将稳定币视为基于储备具有清偿功能的类存款。从这个角度来看,稳定币似乎具备了 M1 的特征。
在中国,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广泛使用,让人们体验到了 “电子现金” 的便捷。这种 “电子现金” 具有与现金等同的流通性,同时还能通过余额宝和零钱通等产品产生一定的活期收益。然而,从监管层面而言,这些资产归属于蚂蚁和腾讯集团。稳定币在 DeFi 平台上,同样可以通过质押、借贷等方式获取平台的收益补贴,这又与 M2 中定期存款可产生稳定收益的特性相契合。因此,稳定币在 M1 和 M2 的归属上存在着争议,这取决于我们从哪个维度去审视其功能和特性。
当稳定币带有链上衍生品时,其性质变得更加复杂。此时,投资人持有的 1 美元稳定币可以理解为一个债权凭证,同时还持有 1 美元国债的他项权。在这种情形下,稳定币类似于债券,成为一种有价证券。它可以用于加密市场投资,如购买 BTC 或者其他数字货币,也可用于国际贸易的结算,具备了 M3 资产的典型特征。
如果稳定币像有价证券一般进行抵押借贷,那么它将进一步进入银行的信贷货币派生机制。这一过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资金池的形成、期限错配等问题,从而放大金融风险。尽管《天才法案》明确稳定币被归类为非证券和非商品,且经许可的支付稳定币发行人不被视为投资公司,但稳定币通过特殊的机制设计,确实可以成为 M3 类的金融衍生品工具。
从更激进的角度思考,稳定币作为 RWA(real world asset)的一种,可被视作一系列金融打包产品(美元现金以及短期低风险债券),也就是货币市场基金的代币化形式。发行稳定币的机构,如 Tether 和 circle,类似于基金管理人。与传统基金不同的是,这部分利息机构不与客户共享,客户获得的好处则是拥有了打开加密世界大门的 “钥匙”。从这个层面来看,稳定币似乎也具备了 M4 的某些属性。
不同地区的稳定币情况也有所不同。例如,香港的稳定币实际上是储备美元发行的一种美元本位下的代美元有价证券,其流动性并没有实质性增多,只是被置换到了稳定币发行公司(前提是其拥有等值的美元储备),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 M0。
综合来看,稳定币从功能上,因其强大的流通性和无期限错配风险,在 Defi 以及交易所钱包里流通时可被视为 M1;当进入理财产品交易,通过质押、借贷等方式为 DeFi 和交易所提供流动性并赚取收益时,可依据是否有固定储存时间,被视作 M2。从构成上,稳定币可类似标的债券的凭证,进行金融市场的杠杆操作放大流动性,具备 M3 类金融衍生品的特征;同时,考虑到发行公司的私营性质和盈利模式,也可将其视为货币市场基金的代币化,归类入 M4。
稳定币似乎兼具了 M0 的极度灵活性、M1 的大容量、M2 的生息以及 M3 的金融衍生等多种特征,甚至还有潜在的 M4 资产稳定币化的尝试。这使得稳定币成为一种独特的 “高维货币”,对传统的货币体系和金融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加密货币的浪潮中,稳定币正以其独特的姿态,改写着货币经济学的篇章。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政策信息
联系邮箱:
hzzbta@163.com (材料提交通道)
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于2016年启动筹备工作,2017年7月正式成立,是全国首家省级区块链协会(除北京外),是在浙江省经信厅指导下,由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学院、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网络安全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软件研发中心发起,联合浙江省区块链企业、研发机构、上下游产业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目前,已有会员包括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蚂蚁链、趣链科技、复杂美、数秦科技、天道金科、溪塔科技、安存科技、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浙商银行、宁波银行、浙江在线等近百家相关企事业单位。
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以服务浙江省区块链产业为宗旨,以区块链技术联合研发、应用培育为依托,以产融结合为纽带,以行业内交流、技术协作和应用讨论为基本形式,推动行业标准建设,全力构建技术资源共享、应用交流频繁的浙江省区块链产业生态圈,不断提升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往期文章
* 2018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区块链产业论坛(电商金融:区块链赋能新商业)圆满结束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